为破解企业群众办事跨部门、跨层级审批跑动多、流程繁、周期长等痛点,日照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围绕企业群众新期盼、新要求,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,以“高效”为重点,以“办成”为标准,大力推进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集成改革,通过完善制度机制、再造业务流程、强化数据共享等方式,为企业群众实行“打包”集成服务,变“多地、多窗、多次”为“一地、一窗、一次”,推动“能办”向“好办”转变,最大限度利企便民,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。
一、坚持以法治思维推改革,建立“一件事”规范化机制。加强“一件事”运行机制建设,印发《日照市深入推进政务服务领域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优化提升工作实施方案》,对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作出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,明确改革原则、目标任务、实现路径,为深化改革提供制度保障。充分运用法治思维破解“一件事”堵点痛点问题,如,针对民宿办理存在消防安全检查依据不明确,办理消防手续不顺畅等难题,出台《日照市民宿管理办法》和《日照市民宿治安消防管理暂行规定》,解决了民宿经营合法性、规范性问题,为开办民宿“一件事”顺利实施奠定了政策基础。积极开展集成服务流程标准化,制定水电气暖网联合报装“一件事”等规范指引、办事指南,在法律框架范围内,最大限度减少办事环节和证明材料,优化服务流程,实现“一个标准受理、一套流程经办、一种结果呈现”,保障了“一件事”资源集约化运行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公布企业开办等119个“一件事”场景,办理环节、材料、时限分别压缩96%、71%、89%以上。其中,水电气暖网联合报装“一件事”将7类报装事项涉及的7张分项报装表单、39项材料精简为“一张综合表单”、一套9项材料,并均可通过数据共享方式获取,实现了“零材料”报装。
二、坚持以法治手段抓运行,提升“一件事”智慧化水平。遵循合法、安全、正当、必要的原则,按照法定权限、范围、程序和标准规范,推动“一件事”数据共享应用。依托“爱山东”政务服务网(日照站点)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专区,纵向与公安、不动产等15个省级以上业务系统互联互通,横向整合8个市级部门自建系统,实现数据互通共享,申请人一码登录、一次提交。如,开设道路挖掘修复“一件事”入口,与公用事业综合服务平台、电力营销业务系统审批数据实现互联互通,所需材料由22项精简为5项,办理环节由17个压缩至4个,办理时限由10个工作日压缩到了2个工作日,目前已办理业务870余件。制定电子印章等平台开发建设规则,把数据技术应用作为实现“一件事”线上办理的主要方式,依托“一企一档”“一人一档”数据库,强化电子印章、电子签名、电子档案应用,满足企业在网上办事中对电子文档可信性签署的业务需求,实现全程网办、一次不用跑。率先出台《“无证明办事”工作规则》,搭建“无证明办事”服务系统,联通省、市电子证照库等18个数据系统,实现6529个事项“免证办”,246类证明材料数据共享、80类证明材料部门核验,办理“一件事”均可免提交相关证明,累计调用87万余次,大幅减少企业群众办事成本。
三、坚持以法治理念强推进,优化“一件事”便利化服务。以“便民利民、务实高效”的法治服务理念,市县(区)一体化推进“一件事”,做好全过程、全方位、全领域服务,营造“一件事”改革浓厚氛围。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专区,将具体工作职责细化到岗到人,实现综合窗口统一收件、分类审批、统一勘验、综合出件。公开服务指南和申报流程图二维码,让申请人一看就明白、一次就办成。优化帮办代办服务,搭建由市县乡镇四级772个部门单位,941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帮办代办队伍,实现现场政策咨询、讲解指引、资料填报、复印打印等服务。充分发挥基层便民服务中心、银行网点、商业综合体、集贸商超、商务楼宇等政务服务社会合作站点作用,实现“一件事”在“在家门口办理”,为企业群众提供“免申办”“就近办”“网上办”等服务3万人次。如,推行阳光助残“一件事”主题服务,实现21项惠残政策网上查询,15项助残业务一码通办、集成办理,打造集政策咨询、业务代办和其他助残服务于一体的“阳光助残”服务点,同时大力推行帮办代办服务,目前已覆盖全市所有村(社区)、康复机构、评定医院,累计办理业务1.2万余件,服务群众1.6万余人次。
2024年1月,日照市相关经验做法被评为省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。4月,国务院办公厅召开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工作推进和交流会,日照市残疾人服务“一件事”、水电气网联合报装“一件事”经验做法,入选典型案例汇编并在全国推广。6月,全省深化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日照召开。9月,水电气网联合报装“一件事”被中办、国办《党政机关电子政务工作动态》刊发。